許多人以為「絲綢之路」只有一條,即自西安出發,穿越西域、翻越蔥嶺通往中亞與歐洲的陸路絲路,這通常被稱為西域絲綢之路。其實,絲路並非單一通道,而是一張龐大的交通網絡。除了西域絲路,還有自泉州、廣州等地啟航的海上絲綢之路,經南洋、繞過麻六甲海峽,抵達印度洋沿岸、中東,最終通往歐洲;同時還存在另一條更為古老的「蜀身毒道」,從成都出發,經雲南、西藏進入印度,再連接中亞與歐洲。這條路線又稱「西南古道」或「西南絲綢之路」,其形成時間甚至早於以長安為起點的西域絲路,展現出多元交流的歷史格局。
歐亞絲綢之路是一條橫跨歐亞大陸的古代商貿與文化交流通道,全長超過七千公里,起源於中國西安,經中亞、波斯,最終連接地中海各大港口。絲綢是最具代表性的貿易品,因此得名,但沿途同時流通香料、寶石、金屬、紙張與陶瓷等珍貴物資。這條路不僅促進了東西方經濟繁榮,更推動宗教、藝術、建築與科技的互相傳播,如佛教傳入中亞與西方,阿拉伯數學與醫學東傳。絲綢之路串聯起城市與綠洲,見證了人類文明的交流與融合,被譽為世界歷史上最重要的文化走廊之一,對全球文明發展影響深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