悠遊世界地景 / 中亞五國歐亞絲路專業規劃 哈薩克斯坦 鬱金香之旅

土庫曼

Turkmenistan
土庫曼位於中亞西南部,北接哈薩克與烏茲別克,東鄰阿富汗,南臨伊朗,西濱裏海,首都為阿什哈巴德。國土以廣闊沙漠為主,尤其是卡拉庫姆沙漠,占全國大部分面積,氣候乾燥炎熱,水資源有限。土庫曼歷史上曾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,文化深受波斯、突厥與伊斯蘭影響。人口以土庫曼族為主,兼有烏茲別克族、俄羅斯族等少數民族,官方語言為土庫曼語。經濟以天然氣、石油及棉花為主,土庫曼擁有世界主要天然氣儲量之一。文化方面,土庫曼保留豐富手工藝、地毯編織及傳統音樂,節慶活動多與宗教與遊牧生活相關。壯麗沙漠、歷史遺跡及民族文化,使土庫曼成為中亞自然與文化旅遊的重要目的地。

阿什哈巴德

Ashgabat
阿什哈巴德(Ashgabat)是土庫曼的首都與最大城市,位於該國南部、靠近伊朗邊境,地處卡拉庫姆沙漠邊緣。城市以宏偉的白色大理石建築聞名,被譽為“白色城市”,融合現代都市規劃與中亞傳統元素。阿什哈巴德是政治、經濟與文化中心,擁有政府機構、外交使館、博物館、公園與紀念碑。著名景點包括獨立紀念碑、土庫曼地毯博物館、土庫曼巴什體育場及壯觀的清真寺。城市氣候乾燥炎熱,夏季極端高溫,冬季溫和少雨。阿什哈巴德也是交通樞紐,連接全國主要城市與鄰國,並靠近裏海港口。城市規劃注重綠化與公共空間,廣場、噴泉與雕塑林立,展現土庫曼的民族自豪感與現代化進程。阿什哈巴德結合歷史文化與現代建築,是了解土庫曼政治、經濟與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
獨立廣場

尼薩遺蹟

位於土庫曼首都阿什哈巴德近郊,是古代帕提亞帝國的重要都城之一,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。作為絲綢之路上的關鍵據點,尼薩曾是政治、軍事與文化中心,城內保存有宮殿、廟宇、糧倉及軍事設施遺跡。這裡出土的大量陶器、雕像與錢幣,展現了帕提亞時期融合希臘、波斯及中亞文明的特色。2007 年,尼薩遺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,不僅見證了帕提亞王朝的輝煌,也讓後人得以窺見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痕跡。

阿什哈巴德

心靈清真寺(Spiritual mosque)

位於首都阿什哈巴德近郊基賈村,是中亞最大、最具代表性的清真寺之一。此清真寺由已故總統尼亞佐夫下令修建,於 2004 年落成,以白色大理石為主體,建築宏偉壯麗,圓頂與四座高聳尖塔在藍天映襯下格外莊嚴。內部可容納上萬名信徒禮拜,地毯、壁飾與金色書法展現濃厚的伊斯蘭藝術風格。與眾不同的是,除了《古蘭經》經文,清真寺牆壁上還刻有尼亞佐夫自著《魯赫納瑪》語錄,展現政治與宗教結合的特殊象徵。心靈清真寺不僅是宗教聖地,也是土庫曼文化與權力象徵的重要地標。

阿什哈巴特

汗血寶馬場

土庫曼的汗血寶馬場是培育世界知名「阿哈爾捷金馬」的核心基地。這種被譽為「汗血寶馬」的稀有馬種,以閃耀如金屬般的毛色、卓越的速度與耐力聞名,自古即為絲綢之路遊牧民族的驕傲。馬場內環境廣闊,設有專業飼養、訓練設施,並保留傳統馴馬技藝。每年在此舉行賽馬與慶典活動,展示土庫曼人對這一民族象徵的熱愛與傳承。對旅人而言,汗血寶馬場不僅是觀賞名馬的勝地,也是體驗土庫曼古老馬文化的重要窗口。

卡拉庫姆沙漠

Schloss Neuschwanstein
卡拉庫姆沙漠(Karakum Desert)位於土庫曼境內,面積廣達約 35 萬平方公里,佔全國土地七成以上,是中亞最大的沙漠之一。名稱在土庫曼語中意為「黑色沙地」,實際上沙丘顏色偏黃褐,景觀壯闊荒涼。沙漠氣候極端,夏季酷熱乾燥,氣溫可超過攝氏 50 度,冬季則寒冷乾旱,降雨稀少。卡拉庫姆雖地貌單調,卻孕育獨特的生態,棲息多種耐旱植物與野生動物。沙漠中最著名的景點是「達瓦札地獄之門」,一處因天然氣鑽井坍塌而燃燒至今的巨型火坑,成為世界知名奇景。此外,蘇聯時期修建的卡拉庫姆運河長達千公里,穿越沙漠將阿姆河水引入,滋養大片農田。卡拉庫姆沙漠不僅是自然奇觀,也是探索土庫曼歷史、能源資源與生態環境的重要地帶。

達瓦札地獄之門(Darvaza Gas Crater)

位於土庫曼卡拉庫姆沙漠,是世界著名的天然氣坑洞,也是極具震撼力的地質景觀。1971 年,蘇聯地質勘探隊在鑽探天然氣時意外造成地下坑洞塌陷,為防止有害氣體外洩,工程人員點燃天然氣,至今火焰持續燃燒,形成「地獄之門」的奇特景象。坑洞直徑約 70 米,深約 20 米,夜晚火光映照沙漠,宛如火焰燃燒的地獄裂口,景象壯觀而神秘。達瓦札地獄之門成為土庫曼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,吸引攝影師、探險家及遊客前來觀賞。這裡不僅展示自然與人類活動的交互影響,也象徵沙漠資源的力量與危險,是研究地質活動和能源開採的重要案例。如今,達瓦札地獄之門被視為中亞獨特的自然奇觀與文化象徵。